
南通市船舶海工產業“智慧”蝶變
2020-11-23 08:59:53
來源:南通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9日,招商工業海門基地建造的長江新一代高端郵輪合龍,意味著項目進入建造沖刺階段。這是招商工業海門基地承建的首艘內河郵輪,預計2021年11月底交付,對提振中國內河郵輪旅游業的信心具有重要意義。我市船舶海工產業著眼長遠向高端挺進,重點推動普通船舶向豪華郵輪等“高尖精”領域拓展,創造了十多項全國乃至世界首制產品,通過綠色轉型走出了一條生態和發展并重的陽關大道。
一江清水入海流,南通船舶制造因江而興、因江而盛。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進長江沿岸生態修復,以調高調綠調優為導向,奮力把生態紅利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順時應勢,南通加快沿江船舶海工這一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主動向高技術船舶、大型海工裝備、特種船舶、豪華郵輪等高端產業邁進,轉型升級蹄疾步穩。西起如皋長青沙、東至啟東圓陀角長江入?,在166公里長的南通長江岸線,形成了沿江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帶,喜報頻傳:中遠川崎、中集太平洋等重點企業斬獲23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等訂單,中國首艘油電混合、豪華雙體客船“大灣區一號”輪等先后交付。前三季度,全市造船完工量、新增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等主要指標保持穩定。目前,重點船舶企業手持船舶訂單總體能滿足2年左右的生產任務;產業升級有利于減少污染和資源消耗,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的雙贏。
據江海之匯、扼南北之喉,南通集長江水道與黃金海岸于一身,具有得天獨厚的船舶海工產業發展條件。南通船舶制造規模約占全國1/10,海工裝備規模約占全國的1/4,匯聚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南通中遠海運船務、招商局重工、振華重工等一批旗艦型、龍頭型企業,形成國有、民營、外資協同發展的格局。南通不僅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高技術船舶產業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而且在南通周邊200公里范圍內集聚了全國2/3的船舶產能、1500公里范圍內集聚了中、日、韓等全球90%的船舶產能,地處世界造船工業中心位置。立足資源稟賦、找準比較優勢,南通正朝著打造世界級船舶海工產業基地目標大踏步邁進。中國首制20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天鯤號”挖泥船、全球最先進半潛式重吊生活平臺、我國首個為國外船東完整建造的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隨著一批高端、首制型“大國重器”在南通誕生交付,我市船舶海工產業持續向高技術裝備領域升級發展。
船舶“智造”,引領造船行業綠色轉型。借助沿江船舶海工總裝制造企業帶動和南通較強的制造業基礎優勢,船舶配套產業涵蓋了船舶動力配套、甲板機械、艙室輔助機械、船用電氣設備等配套產業鏈環節,通企在LNG-FSRU再氣化模塊、鋪管船核心鋪管系統、自升式平臺抬升鎖緊系統、動力定位系統、平臺系泊自動定位系統等一些海工裝備關鍵配套設備方面取得突破。如今,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已形成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船舶、核心配套設備、研發服務同步發展的產業集群。以船舶分段制造為重點,加快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化車間建設。
瞭望江海大地,依托岸線和腹地資源,船舶海工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為產業發展奪取制高點增添動力。招商局豪華郵輪項目的室內船塢正在混凝土澆筑,激光中心鋼結構柱梁正在吊裝并安裝部分網架,激光實驗室一層框架在建;惠生重工的LNG高端裝備產品升級改造項目已奠基,計劃投資14.3億元,對現有基礎設施、生產能力、管控流程等全面升級改造,預計2022年竣工后可支撐年產值137億的項目需求……韓通贏吉、振華重工、潤邦海工等企業承接了大批導管架、塔筒、升壓站等海上風電裝備,以及長江大橋沉井、橋梁鋼結構等訂單,行業生產形勢較去年有較大幅度回升。今年,全市已先后交付海工平臺、模塊等13座(個),其中鉆井平臺等大型海工平臺4座。
一艘艘高端船舶從南通長江岸線魚貫而出,駛向浩瀚藍海。船舶海工產業的升級蝶變,不僅扛起長江大保護的南通擔當,也為南通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新的力量。 本報記者 朱蓓寧 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