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船集團李安戈,建造1萬標箱到30萬噸油輪的參與者
2020-12-16 13:17:08
來源:大連日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這些意見都要逐條完成,才能實現交船任務。”“船東的意見比較多,交船前都要消除掉,有的船是七八百條意見,有的是兩三千條意見,都要在交船前把意見消除掉。”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船塢總裝二部部長助理李安戈是公司的船舶建造工程師,他正在給油輪做最后的檢查。過幾天,這艘油輪就要交付給船東。
即將交付的這艘超大型油輪造價9000萬美元,高度相當于11層樓房,甲板面積相當于2.7個足球場,建造這種規模的船舶,李安戈已經是輕車熟路了。工作23年來,他參與建造了上百艘船只。從國內首艘1萬箱集裝箱、2萬箱集裝箱,再到10萬噸、20萬噸、30萬噸的超大型油輪,他造的船,越來越大,跟船的感情也越來越深。
李安戈不善言辭,但是說起船體建造的各個環節,他卻口若懸河。也正是因為這份了解,30萬噸油輪的水下建造,一般需要用2到3個月完成,他的團隊卻僅僅用了38天,這個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他主持建造的脫硫系統,取得了中國船級社首臺VLCC脫硫系統A證。
2018年,工信部的“翼型風帆助推系統工廠化應用研究項目建造”要在實船上應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何做,這在當時,在全球,也沒有先例可循。風帆項目自開工以來,李安戈就帶領技術人員對建造、總裝工藝進行了大量研究,先后攻克了桅桿高硬度耐磨板焊接難題、不銹鋼方管彎曲成型難題,桅桿內外滑道加工難題,繩輪及索具安裝難題等數十項關鍵工藝,有力地保障了風帆主體的建造與總裝。
憑借著多年的造船經驗和過硬的技術,李安戈硬生生地“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單葉高度14米左右,寬度14米,單葉風帆重量120多噸,精度小于10毫米左右,風帆是利用風能軌跡的原理,達到節能效果,節能效果大約在3%~5%左右。”該項目的完成是國內造船界、航運界緊密合作的重大創新成果,填補了國際空白,為搶占未來船舶技術制高點,保持市場競爭優勢創造有利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