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千船員被困海上?70多艘澳大利亞運煤船滯留中國
大批澳大利亞運煤散貨船滯留在中國港口數月未能卸貨,上千名船員被困船上引發全球關注,近期甚至有外媒報道稱有船員因長期無法下船而試圖自殺。
據外媒報道,目前約有70艘載有澳大利亞煤炭的散貨船仍在中國港口附近海域徘徊,無法取得許可順利卸貨,船上載有700萬至1000萬噸澳大利亞煤炭,貨物價值超過11億澳元(約合8.12億美元),導致超過1400名船員受困海上數月。
紐約時報稱,一些被困船上的船員為此感到沮喪,情緒憂郁,精神健康狀態急劇惡化,有些船員則無法承受壓力,待在船艙內不出來,還曾試圖自殺。其中一艘船上的二副Gaurav Singh表示:“我們只是運輸人員,我們沒有任何錯”。
據了解,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煤炭消費國,2019年焦煤進口總量中超過40%來自澳大利亞、動力煤則有57%左右從澳大利亞進口。2019年,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了近104億美元的煤炭。2020年前3季度中國累計進口近2.4億噸煤炭,相當于2019年全年總進口規模的約80%。
然而,自10月以來中國進口澳大利亞煤炭數量驟降,10月進口澳大利亞焦煤降至153萬噸,占焦煤總進口規模的26%左右。相比之下,9月這一比例還在30%左右,3月更高達78%,創下至少是2018年以來的最高紀錄。11月進口量則進一步惡化。
此前,回應澳大利亞煤炭在中國清關時間日益延長的報道,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翰表示,澳大利亞方面對中國當局的行為感到憂慮,并稱“我們正在和該行業密切合作,并且尋求中方的保證與澄清,(希望對方說明)這不是針對澳大利亞煤炭的歧視性行動”。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11月25日則表示,近年來中國海關對進口煤炭的安全質量進行風險監測和分析發現,進口煤炭環保不合格情況較多。中方依法依規加強對進口煤炭的質量安全檢查和環保項目檢測,以更好地保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和環境安全。
環球時報12月14日報道稱,中國發改委近期會見10家電力公司代表時表示,這些公司進口煤炭不受審批限制,但澳大利亞煤炭除外。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在12月15日談到環球時報消息時稱,如果報道屬實,這對中澳兩國經濟來說都是一個糟糕的結果,是雙輸的局面,因為其他國家的煤炭排放量比澳大利亞高出50%;如果中國如果放棄澳大利亞煤炭,轉用其他國家的煤炭,這對“環境將產生一個很壞的后果”。
同時,莫里森還強調,中國的這一做法是對澳大利亞的歧視,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定,澳大利亞將就此向世貿組織提出控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