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中遠海運重工2020年提質增效扭虧為盈
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聚焦企業價值創造,是廣東中遠海運重工戰勝各種風險挑戰,開創發展新局面的關鍵。2020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發展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廣東中遠海運重工緊緊圍繞集團和重工統一戰略部署,艱苦奮斗,堅定信心,推動融合發展,積極盤活資源,開展深化改革,開辟新業務,全面完成年度任務目標,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上下同欲 堅決貫徹上級要求
4月,集團付剛峰總經理首次調研廣東重工勉勵一定要全力以赴實現盈利,提振了4000多名員工拿下年度目標的昂揚志氣。
奔赴修造一線、關注復工復產、體察食堂改善、駐足船臺碼頭、推進深化改革……重工梁巖峰董事長總經理、李懿文黨委書記多次現場指導,都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為這一個重工系統首家重組的新企業經營生產注入了更強的前行動力。
梁巖峰董事長提出“要突出價值創造”的工作要求。為此,年初工作會上,公司蘇文偉總經理向全員發出了“堅持以效益為中心,決戰扭虧攻堅,實現扭虧為盈的奮斗目標”沖鋒號召,掀起了廣東重工堅決打贏攻堅戰,奮勇開創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新局面的高潮。
在這扭虧為盈沖刺之年,從造船項目簽字交付到購買常用物資備件,每一件大小事對都重若千鈞。2020年,廣東重工開展“學川崎、提效率;去產能、促轉型,降成本、增效益”工作;以“保節點交付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拓展新業務促轉型、盤活閑置資產增效益”為主要抓手減虧創效,業務板塊上則堅決貫徹“做優、做強修理改裝業務”、“制造業務向有盈利貢獻業務轉型”的工作要求。
俗話說,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2020年,廣東重工營業收入完成全年預算收入的113.82%,進一步釋放1+1>2的整合效能。修船業務收入和利潤等重要經濟指標均超預期,創歷史最好成績。制造業務加快采取措施向有盈利方向轉型,成效初步顯現。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8.23%,為扭虧為盈作出積極貢獻。
做優做強修理改裝 提質增效支撐整體 修船效益再創新高
2020年,廣東重工修船業務收入占全年總收入的56.86%,利潤同比大幅增加,創造的良好效益,為公司實現整體扭虧為盈做出了重要貢獻。
乘風破浪的廣東重工成功抵住疫情沖擊,修船產品結構繼續優化。7月13日,在重工和經營中心的支持下,C型罐LNG船“海洋石油301”比合同期提前12天完工開航,比船東設限獎勵修期縮短了8天,船東專門發來感謝信。這是繼薄膜型LNG船修理項目后,廣東重工完工修理的第二艘LNG船,也是首次修理完工的C型球罐式LNG船。
經過6個多月緊張的施工,第二艘燃煤過駁改裝船“尼基”輪順利啟航,比首艘同類型改裝船縮短了一個多月改裝期。廣東重工在燃煤過駁船改裝的經驗技術更趨成熟。
2020年全年緊盯脫硫裝置以及壓載水處理系統安裝等市場熱點項目,積極向潛在的優質客戶推廣業績和優勢,完成了36艘脫硫改裝和76艘壓載水改裝項目,單船平均產值同提升91萬元/艘。
修船板塊取得成效得益于管理提升,堅持在施工效率上下工夫。特別是以90小時為目標紅線制定單船塢內計劃,進一步提高了浮船塢和碼頭周轉率。同時,修船年度總產值前三名總管突出貢獻獎、自主接單及新客戶開拓獎、修船大于50%單船邊際貢獻獎等一系列激勵措施,深挖了修船創效潛力,增強了修船盈利貢獻。2020年,修船業務人均產值增長18%,再創新高。
保節點保交付 夯實穩健發展基礎
按照重工明確部署,廣東重工開始全面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各項工作。廣東重工領導班子首先提高自身的認識,形成堅決貫徹重工決定的合力,緊接著統一員工思想,以“按期交付是現階段制造業務對企業扭虧為贏的最大貢獻”來激勵員工保節點,努力實現平穩過渡。全員只爭朝夕,堅決落實好在手訂單“保節點、保交付就是保生存”工作要求,保障了項目按期交付。
2020年,春節復工復產后勞動力回流,N805船于2月末就順利達到了完工狀態。但國外疫情蔓延導致集裝箱貨運量隨即大幅下降,船東隨即租約受阻,接船意愿降低。外籍船東和船員無法入境,進一步加劇了項目推進交付的難度。在嚴峻的形勢下,經營生產協同配合,多方舉措促使船東早日接船。通過經營多輪談判,船東同意按照合同條款繼續推進交船事務。
隨后,船廠協助船東編制了完工情況報告,提交給因疫情無法到廠看船的外國租家,推動租約商談。同時,船廠經營人員積極建議船東向同系列船租家爭取租約。在船廠大力協助下,船東成功促成了日本租家3月中派遣國內代表到廠看船,并在3月末鎖定了租約。
為應對外籍船員不能入境的問題,廣東重工積極建議并敦促船東安排國內船員接船,最終成功實現項目5月順利交付開航,為后續箱船交付創造了更好條件。
進入下半年,國外疫情愈演愈烈,在建船交付難上加難,每條集裝箱船的交付難度都成倍增加。廣東重工“戰疫情、保交付”的堅強決心和契約精神,感動了船東和船級社,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配合。在一個個項目交付的過程中,各級管理人員迎難而上,充分展現了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頑強斗志。
2020年,CTV2 N706春節前開航,集裝箱N805上半年簽字、10月集裝箱N742和PSV N608同日交付,完成了合同內最后一艘PSV項目,集裝箱N801交付……建造項目合同按時交付率達到了100%,為后續夯實穩健發展基礎爭取了主動。
為了確保剩余在建集裝箱船項目節點按期完成,廣東重工果斷任命制造系統相關負責人直接兼任N802、N921、N922項目總經理,加強產品結構調整關鍵時期企業生產資源的統籌調配,以“軍令如山”的氣勢和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誓要打贏保交付攻堅戰。
在保節點保交付的謀劃上,廣東重工未雨綢繆,春節前果斷為施工隊承接了全年飽滿的生產物量,為在建船項目強化了勞動力保障。
積極開辟新業務 制造轉型成效初顯
廣東重工制造業務的出路在哪里?
1月份生產調度會上,蘇文偉總經理和沙小飛書記在坐滿20個部門負責人的會議室里,鄭重提出這一問題,把擔子重重地壓在了每個人肩膀上。
在隨后的11個月里,廣東重工研判政策,瞄準市場,積極開辟新業務,成功承接了一定規模套數的海上風電導管架,在風電安裝導向架訂單方面也有所斬獲,解答了這一職工之問、實踐之問、發展之問。
年初,廣東重工成立制造業務轉型工作小組,吸納了制造業務主要干部和一線骨干人員,有序推進制造業務向有盈利貢獻的非船業務轉型。經過深入分析、反復論證,廣東重工確定了新業務必須適用于現有造船資源再利用的基本方向。
隨后,工作組積極開展非船市場調研、行業交流,頻繁實地考察風電、路橋、碼頭鋼結構和模塊等,了解客戶群體、市場需求、行業特點和規劃前景,同時扎實做好價格、生產成本和周期的測算分析,形成海上風電和路橋分析報告,為公司開辟新業務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為了千方百計地開辟新業務,生產經營人員主動外出多次拜訪客戶,參加招投標,努力把市場變成訂單。
經過不懈努力,華南地區海上風電的工程分包及時承接解決了船臺船舶下水后生產的連續性問題,實現生產資源無縫對接,創造了新業務效益貢獻。為了擴大制造業務轉型成效,廣東重工積極解決陸岸鋼結構資質證書和海上風電鋼結構冷加工設備的軟硬件條件,逐步形成直接承接項目能力,同時積極開拓國外市場。
如今,走進廣東重工東莞基地D區,制造業務生產正如火如荼......這熱火朝天的場景讓2020年的寒冬中格外溫暖。
盤活閑置資產 多方深挖創收潛力
在重工的指導下,廣東重工積極開展資源盤活工作,全年其他業務收入大幅增加,為整體盈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開發資產市場價值。2020年初及時對經營范圍進行調整,增加了租賃業務。本著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負責任態度,廣東重工對外租賃制造業務廠區閑置和轉租閑置的船臺、車間、場地和設備。租賃業務成為了效益的重要貢獻點。
開發人力資源價值。廣東重工鼓勵技術部對外承接設計任務,并設置專項激勵考核,全年完成了對外承接超千萬元設計任務,創造了良好效益。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廣東中遠海運重工將堅持推進深化改革,進一步壓縮固定成本,不斷夯實盈利基礎,打造受市場波動影響小的持續盈利能力,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